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一首首经典的红色歌曲,一段段激昂的红色旋律,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唱响。
红歌,犹如一股暖流-的号角,吹向960万平方公里大地华夏儿女身上,赞颂赋予人民钢铁般的意志。讴歌中国人民走向繁荣富强,歌唱各族人民迈向幸福新生活奔向小康,在全面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大道上,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歌唱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红歌翻唱开始于八十年代末期,从崔健开始唱《南泥湾》,孙国庆的《万丈高楼平地起》、……。从此,全国上下引发了许多流行歌曲翻唱的潮流,那火红的色彩映照神州,日新月异,成为有极大影响的完美红色经典歌曲,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欢迎。
红歌会,唱红了人心,唱红了思想,唱红了时代精神。时下,无论在什么场合举行红歌会,现场都是人山人海。特别是在建党90周年中央电视台演出晚会上,一曲《映山红》,《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再次让全国观众感到革命先烈伟大不朽精神,深深感染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同样也是新时期引领我们前行的明灯,依然赋予新的历史意义,成为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永远的情结。
红歌现象是一个时代象征的集中体现,记录着中国共产党每一个脚印,承载着每一段痛苦、欢笑的历史写照,依然引人深思和独特的文化意义。
革命时代的礼赞,红色记忆的缅怀,改革开放的颂歌,昔日峥嵘朴素的言语,激情年华深情地吟咏,这些所有的红色情怀在一首首红歌中抒发、再现、还原。红歌从一个侧面记录了中国歌曲的不断演变、不断丰富、不断提高的文化历程,也生动展现了中国革命、建设豪情与爱党、爱国、爱民的真情,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鲜明的民族特色、优美流畅的旋律和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革命战争年代,从嘉兴南湖的一只小船上,一曲雄壮的《国际歌》庄严响起,从此,我们党率领劳苦大众和人民积极投身革命事业,一路向前,那首首红歌洒满了党的辉煌历程,《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的歌声,伴随着镰刀与铁锤的旗帜迎风飘扬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劳苦大众用汗水、用热血,建立新中国去创造幸福生活。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在党的文艺方针的指引下,革命歌曲创作风起云涌,《歌唱祖国》《社会主义好》、《我们走在大路上》《学习雷锋好榜样》《走进新时代》等经典歌曲,以崭新的艺术形式和时代气息赢得大众好评,成为推动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的集结号,形成鼓舞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软实力,更是建设伟大复兴中国梦前进的航标。
红歌,为什么能够跨越时代、长盛不衰?
这是因为,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追求,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感动。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追求,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感动。凝结着民族精神和文化的底蕴,总是能激发起人们对理想和信念的执著追求。许多红歌在创作之初就魅力无穷,随后被千百万群众关注、喜爱和传唱,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被人民群众当做战斗武器和精神食粮,百听不厌。这种具有民族特色和华夏神韵的动人音词,必将广为流传。
红歌现象不是由哪个组织、哪个部门、哪个领导者发动的,而是来自人民群众的自发需求。它所包含的是一代代人的青春记忆,具有跨越时空的感染力。特别是在重大节日里,中央电视台和全国电视台都在用不同的形式举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春天的故事》等红歌演唱会。人民群众和喜爱者更是踊跃参加,用不同形式和内容唱出了人生感悟,引起了从上至下,具有怀旧情结和过来人,即中老年人的强烈公鸣。那些许许多多老红军、老革命一起唱红歌,缅怀自己经历过并在成长道路上留下深刻印记的时代生活,渴求着新生活和社会的大发展。
红歌把优秀的红色文化与人民群众喜爱的形式巧妙结合起来,注重把传承与创新结合起来,把时代、时尚与经典结合起来。红歌会从舞台布景、乐队伴奏到电视表现手法等,都加入了很多的现代要素,使新时代的红歌老少皆宜、雅俗共赏,具有了时代感染力和感召力。
红歌记录了革命的发展历史,饱含着革命的理想、体现了革命的信念。红歌的内容积极向上,抒发了革命豪情,情感真挚浓烈,旋律优美高亢,是一种精神力量的源泉,让人感动,令人鼓舞,催人奋进。
特别是近年来,红歌创作和演唱向多元化、百花齐放、万紫千红,使它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因此,人民群众更加爱听、爱唱红歌。
一支红歌催生一种精神,在流行歌曲层出不穷的今天,红歌却永不逊色,并以最快的速度在五湖四海传唱,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加激励我们,它不但可以净化心灵、鼓舞斗志,还能激发人民群众健康向上、乐观大度、奋发有为、热爱生活的豪情。
让我们唱响红歌,细品红色岁月,追忆红色传奇,在红色旋律中发扬光大,在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道上,带着新能量与智慧,奔向新世纪的远方。同时,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华民族一定能像穿入云层的巨龙,与时俱进前程似锦,也一定能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沿着正确的方向破浪前行……。
原文标题:什么是红歌(红歌为什么能够跨越时代长盛不衰),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nheimuer.com/news/10689.html
免责声明:此资讯系转载自合作媒体或互联网其它网站,「东宁黑木耳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