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5月30日,袁家骝和一名女子喜结连理,步入了婚姻的殿堂。袁家骝是谁?提起他,大家可能会比较陌生,但袁家骝的爷爷袁世凯,你一定不会感到陌生。
在辛亥革命期间,袁世凯带领军队威逼清帝退位,将清朝一举推翻,继而成为了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这一举对推动近代化改革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然而,袁世凯接下来的举措却令人瞠目结舌,他试图复辟帝制,不仅自称皇帝,甚至还将国号改为中华帝国。此举在当时立即引起多方极力反对,从而引发了护国运动,袁世凯的皇帝梦就此破灭。
因此,袁世凯一生饱受争议,生时荣辱功过,盖棺犹未定。但其子孙却是与之不同,一个比一个有出息。其中最为著名的便当数袁家骝,袁家骝一生都献身于他所热爱的物理科学,为中美科学合作做出了特殊的贡献。而他的妻子吴健雄,也就是今天我们的主人公,更是巾帼不让须眉,在物理研究方面成就斐然,被誉为“中国的居里夫人”。
吴健雄生于江苏省苏州太仓浏河镇。虽为女儿身,但其父吴仲裔并未因此区别对待,反而希望她能巾帼不让须眉,树立远大志向,积健为雄。于是,吴健雄从小便与家中兄弟一起读书认字,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
1923年,吴健雄小学毕业,并以优异成绩考上苏州市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当时我国积贫积弱,许许多多的家庭在维持温饱以外,再无法拿出额外的钱财供孩子读书。而且当时大部分人的思想仍然老旧,与今日相比断不可同日而语。许多人仍固守“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一糟粕思想,不仅寻常百姓家是如此,一些富人豪奢亦是如此。
重男轻女这一现象仍然比比皆是,能够读书学习的女子是少之又少。更不用说考上大学了,可谓是屈指可数。而吴健雄如今的成绩,还要归功于她的父亲吴仲裔。
吴健雄在回忆吴父时,满含眼泪地说,“如果不是父亲力排众议,将我送入学堂,并一直在背后鼓励我、支持我,我怕是早在小时候就缠足、早早出嫁,沦为这封建思想的牺牲品了。”可见,吴父对于吴健雄的影响之深远。
因此,在师范学校学习时,为了不辜负吴父重望,吴健雄更加刻苦努力,勤耕于学业。
1927年,“皇天不负有心人”,吴健雄终以优秀成绩顺利毕业,并当上了一名小学老师。吴健雄身边人大多以为,老师这个职业将是吴健雄一生为之努力的方向,吴健雄却出人意料地选择继续深造。
然而,更让人意外的是,吴健雄凭借着在女子师范学院的优异成绩,直接被保送进当时名及一时的国立中央大学,也就是如今的南京大学。也就是在这里,吴健雄邂逅了她的“初恋”——胡适。
其实,早在师范学校学习时,吴健雄便被胡适的才华所“倾倒”。当时,在课余时间,吴健雄经常会读一些杂志,借以了解时事,其中她最喜欢的当属《新青年》。而在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先生曾为《新青年》贡献了许多漂亮文章。就这样,一篇篇文章读过,吴健雄对胡适产生了由衷的景仰之情。
后来,学校有幸邀请到胡适莅临演讲,而吴健雄对胡适异常崇拜这件事,学校领导早有耳闻。因此在挑选做会议记录的人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吴健雄。
在校领导的安排下,吴健雄和胡适有了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虽然没有和胡适正面相见,相距百米的观望,对于吴健雄来说,胡适像是梦中的人儿来到了现实生活中,连着几天,吴健雄都为此激动不已。
日子一天天过去,那次初见的悸动已慢慢消逝,但亲眼见到偶像的美好却在吴健雄心中挥之不去。“老师与我,就像神一般的存在,在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后,我心里便想着,日后必不会相见的。”在回忆胡适时,吴健雄如此说。因此,能再次见到胡适,吴健雄是万万没有想到的。
当时,胡适在国立中央大学任教。尽管吴健雄和胡适在同一个学校,但此时两人还没有正式见面,只有吴健雄对胡适单方面的崇拜,而胡适对吴健雄却一无所知。
直到有一天,胡适在考堂中监考,本是一场长达三个小时的考试,然而,吴健雄却整整提前了一个小时交卷。胡适对吴健雄的行为感到震惊,因为试卷的难度并不低,题量也不小。胡适看完吴健雄的考卷后,更是欣喜若狂。他生平第一次见这样的学生,年纪轻轻,却对清朝三百年的思想史了解得如此透彻。
然而,吴健雄带给胡适的惊喜不止如此。一次偶然胡适发现,吴健雄不仅只擅长这一门功课,其他功课也是相当不错。胡适不禁慨叹“后生可畏”,而吴健雄也给胡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此以后,胡适便对吴健雄格外照顾。
自古以来常说英雄难过美人关,但佳人又何尝不是难过才子关?
就这样,一来二去,吴健雄对胡适的感情有了别样的升华。翁帆曾经说:“如果一个人崇拜另一个人,而恰好两人又相互喜欢,那么这两个人很容易就会相爱。”吴健雄和胡适亦是如此。
最初,吴健雄被胡适妙手著文章的才华吸引,见到真人后,一个相貌堂堂,衣冠楚楚的男子又现于眼前,这样集才华与英俊一身的男子,怎不教人心动。此时,一个花样年华的懵懂少女初开情窦。
其实,吴健雄面目清秀,自成一番风韵。民国时期,有才女严仁美,林徽因,陆小曼,但却唯独评价她为民国最美的女子,可见她的姿色非凡。亦舒在书中写道:“真正的美女,是美而不自知的。”吴健雄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父亲进步思想的照耀下,她从小胸怀男儿志,一心汲汲于学业研究,未曾分心给梳妆打扮之事。但本就天生丽质的她,无须胭脂水粉来装扮,就已是“出水芙蓉”。
眼见这样一个大方美丽又聪慧的女子,即使是胡适这样博学又英俊的才子,也不由得动心。才子遇佳人,总是分外惺惺相惜。于是,两人开始互通书信,一来二去,关系逐渐紧密。
然而,在当时胡适已然是有妇之夫,且家有悍妇,即便是心动,也敌不过妻子的“以死相逼”和舆论的谴责。况且吴健雄与之胡适,可谓是“最出色的学生”,胡适不忍因为“私情”而毁了吴健雄的前途。因此,胡适即便对吴健雄动了心,却也不敢越界。而吴健雄又是个知书达理之人,她明白自己对胡适的心意,但因胡适有家室在前,她也不会越界半步。
就此,两人的感情超脱了友谊,却又因为现实而克制心意,只好以一种师生的关系继续相处。虽然两人不能“厮守”,却以另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感,互相关心着对方。即使后来两人相隔千里,仍然有书信来往。
每当胡适外出访问美国时,也会特意抽出时间探望吴健雄。胡适在旅游时,看到了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的书信集,想必吴健雄会喜欢,就会专门买给吴健雄并寄往美国。两人都不约而同地将爱情的火苗熄灭,选择了一种超脱师生的友谊,来延续他们二人之间的关系。
在胡适给吴健雄写的信中曾这样写:“我这一生到处撒花种子,绝大多数都撒在石头上了,其中有一粒撒在膏腴的土地里,长出了一个吴健雄,我也可以万分欣慰了。”可以看出,胡适常常以老师自居,来表达自己对吴健雄的殷切期望,而信的内容也仅限于此,再无他物。即便相爱,却也不能走在一起,终究是有缘无分。
但是,与胡适的这段“爱情小插曲”并没有影响吴健雄的则继续心无旁骛地投身于学业。在学习之余,吴健雄翻阅了一些物理书籍,书中的科学巨匠贝克勒尔,伦琴,居里夫妇等人,让吴建雄深深着迷。
吴健雄对科学的求知欲被唤醒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自此之后,吴健雄便开启了她的科学大门。在征得父亲的同意之后,吴健雄便转入了物理系,专攻物理专业。
在攻读物理学期间,吴健雄师从施士元,施士元在物理学界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在巴黎大学留学时,曾和诺贝尔奖获得者居里夫人,一同从事研究工作。在巴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居里夫人盛情邀请施士元继续留在所里,但施士元已经决定回国,于是婉拒了居里夫人的好意。回国后,他应中央大学的邀请,担任中央大学物理学教授,时年,他25岁,成为了全国高等学校中最年轻的教授。
1934年,正值毕业季,因有贵人悉心指导,又有个人资质加持,吴健雄以一篇名为《证明布喇格定律》的优秀毕业论文,顺利获得了中央大学的物理学硕士学位。与此同时,浙江大学向吴健雄抛来橄榄枝,以物理系助教老师的职位,来聘请她。
出于礼遇,吴健雄先应下了助教的工作,并坚持任教两年之久。到了1936年,考虑到中国在物理领域的贫瘠,吴健雄再次做出惊人的举动,毅然决然地辞去浙江大学助教一职,前往美国深造。
正是这个决定,不仅让吴健雄在物理领域更上一层楼,也让她邂逅了人生可以相濡以沫的人——袁家骝。
袁家骝身世不凡,其父为袁克文,其祖父为袁世凯。袁世凯为其留下了巨额财产,但袁克文却是视金钱如粪土,为了收藏文物不惜豪掷千金,挥霍无度,以致家中窘迫。
常言道,有其父必有其子,但也并非都是如此。身为袁克文的儿子,袁家骝却事事与其父截然相反。袁克文在文学方面独树一帜,不仅熟读四书五经,还精通书法绘画,爱好诗词歌赋。而袁家骝与其父截然相反,不远万里奔赴美国,潜心研究物理,并深深热爱着物理研究事业。
如今,袁家骝、吴健雄同样身居异乡,两个中国人见面后,甚觉亲切。因为吴健雄初来乍到,对美国的一切事物都非常陌生。而袁家骝却非常热情,不仅带着吴健雄到处参观,还给吴健雄提出了许多有用的建议。因此,吴健雄对这个热情的男同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再后来,两人成为了同班同学,朝夕相处,时常约在一起讨论问题,或共同探讨研究。虽距国土于千里之外,但因两人事无巨细的互相关怀,让人忘却了孤独,继续在学业中深耕。
美国实验室中先进的物理器材,让吴健雄感到震惊。相比于贫穷落后的中国,吴健雄明白,美国是做物理研究的沃土。但即便美国发展的多么好,吴健雄却不能很好的彻底融入这个过渡。
在生活中,吴健雄是个实打实的中国胃,只吃中国饭。在审美方面,吴健雄异常钟爱旗袍。她始终思念那个生他养他的地方,于是把这深深的思念化作行动,吴健雄心中铭记自己的·使命——学成之后,报效国家。
想象一下,一个穿着旗袍的窈窕淑女正在聚精会神地做着物理研究,看到这样的景象,我想没有人心中不会泛起层层涟漪。
吴健雄班级里的男同学大多都对吴健雄心生爱慕之意,但吴健雄最终选择了袁家骝共度终老,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有共同话题可聊,更重要的是,袁家骝身上的美好品质打动了她。
袁家骝并不像他的祖父那样“荒淫无度”,也不似其父袁克文身旁三妻四妾,放浪不羁,挥霍无度,而袁家骝则勤俭节约,一生唯独钟爱一人。
而袁家骝宠爱妻子是出了名的,出去旅游,扛着摄像机拍照的一定是袁家骝。即使工作很累,但回到家后,袁家骝也从不抱怨,还常常与吴健雄一起分担家务,照顾孩子。他热爱自己的事业,勇于奉献,但与此同时,也以一己之力支持着妻子的事业。他不仅不担心妻子吴健雄在事业上超过自己,甚至还帮助她清扫障碍,给她创造安静的研究环境。
一个幸福的人总是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自己的甜蜜。吴健雄在写给朋友的信中提到:“在与他的共同生活中,我对他了解得更为透彻。他在沉重工作中显现的奉献和爱,赢得了我的尊敬和仰慕。我们狂热地相爱着。”
爱情便是如此,时而爱而不得,时而又不请自来。在美好婚姻的浸润下,吴健雄的事业更是如鱼得水。
在美国六年间,吴健雄以一名外籍资深科学家的身份,先后参与美国重大科学研究、参加美国的曼哈顿计划,秘密制造原子弹。
到了1948年,吴健雄被聘为美国物理学会的会士,并受邀任哥伦比亚大学的副教授。就是在任教的时间里,她遇到了日后研究的重要伙伴——李政道和杨振宁,也发生了一件令吴健雄久久无法释怀的“除名”事件。
1956年,李政道,杨振宁提出了在过程中宇称可能不守恒,对此,吴健雄非常重视。因为就β衰变而言,吴健雄早前已经做了许多详细和精密的研究。于是在这个理论被提出之后,吴健雄就领导她的小组进行实验。
而这个实验要求的精度极高,吴健雄的实验室中却没有能够满足要求的实验仪器。为此,吴健雄多次奔走于纽约和华盛顿,为了暂时借用到华盛顿国家标准局的超低温仪器。
1957年1月15日,吴健雄的实验证实了李政道,杨振宁的设想,吴健雄将多次实验报告的结果整理成论文,并发表在《物理评论》中。这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为此,哥伦比亚大学特地举办了记者会,《纽约时报》也在头版报道了此事,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争相奔往吴健雄的实验室一探究竟。
要知道,科学的一小步,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大步。而每一个为之做出突出贡献的人,都理应受到嘉奖,而吴健雄也当之无愧。就在众人都在为吴健雄感到欣喜时,诺贝尔奖的公布结果却给所有人当头一棒。
诺贝尔奖官方宣布,1957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为杨振宁和李政道,没有吴健雄。这个结果令包括吴健雄在内的所有人,大吃一惊。客观地说,吴健雄的实验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如果没有吴健雄的实验结果,杨,李两人的理论也很难有人来证实,科学界将会错过一个重要的科学发现。究竟为何将吴健雄的名字除去呢?至今,当事人也没有给大众一个解释。
对于此次“除名”事件,在公众面前,吴健雄没有表示太多不满,只是淡淡地说:“我爱的是我的事业,而不是诺贝尔奖,再说,诺贝尔先生又不是我老公,我爱他做什么?我的老公叫袁家骝。”
但其实吴健雄虽心有不甘却无计可施,直到1988年时,在写给一位诺贝尔奖得主的信中提到:“尽管我从来没有为了得奖而去做研究工作,但是,当我的工作因为某种原因而被人忽视时,依然是深深地伤害了我。”
尽管吴健雄没有获得诺贝尔奖,但她为物理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依旧被众多科学家承认。众多嘉奖纷至沓来。
1958年,吴健雄不仅从哥伦比亚大学的副教授晋升为正教授,与此同时,她还获选为普林斯顿大学创校以来第一位女荣誉博士,名字也被赫然列入《美国科学名人录》。而在当时,这对于华人是极其罕见的,更何况还是一位女性华人。就在吴健雄功成名就,众人认为她会安居国外,度过余年时,现实又一次反转。
1982年,吴健雄辞去美国的一切高薪职位,回到了阔别已久的中国,并接受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技术大学的名誉教授的聘请,成为一名中国高校教师。
为此,美国记者曾多次询问吴健雄其中缘由,“是美国给的薪酬不高吗?”面对美国记者的犀利问题,吴健雄从容地回应:“不是,是因为报国是我的初心,中国是我的母亲,无论何时,我不能忘记初心和母亲。”
正因如此,在吴健雄人家任教期间,但凡是她在南京大学开展的系列讲座,最是受学生们喜欢,会议室中总是座无虚席。而南京大学就是当年的国立中央大学,吴健雄回到这里后,见到了自己的恩师施士元,一时间,各种感情直涌心头,激动地顿时语塞。
而施士元教授见自己的爱徒能够有诸此成就,也甚是骄傲自豪,他激动地对着身旁的吴健雄伸出大拇指,说:“健雄啊,你可是我最优秀的学生,做得好啊,不负初心,不负初心哪!”一番话引得吴健雄泪流满面。
后来,吴健雄会经常到学校探访施士元,寒暄之外,也会就一些物理问题展开深刻的讨论。每当这时,吴健雄常常感觉好像回到了1934年,那时的她也常常和导师施士元谈论问题。这一段师生情,跨越了几乎半个世纪.
1984年,吴健雄终于回到她心心念念的故乡,回到母校后,为感念学校教育之恩,她拿出手中大部分积蓄,出资为学校建了一栋楼,并命名为紫薇。后来,中国科学院为表彰吴健雄做出的突出贡献,特地将国际编号为2752号的小行星命名为“吴健雄星”。
1997年,吴健雄于纽约病逝,在临终前,吴健雄告诉丈夫袁家骝,在她百年之后,希望能够落叶归根,回到故土。因此,袁家骝亲自将吴健雄的骨灰护送到大陆,并将其安葬于苏州太仓浏河,并在墓碑上刻下碑文:“一个永远的中国人”。
纵览吴健雄的一生,生得美丽,活得精彩,一个将智慧与才情发挥到极致的女子,便是对她最真实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