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通讯器材有哪些产品图片

通讯器材有哪些产品图片

通讯器材及配件包括存储卡(通讯器材及配件包括哪些)

汉代风云人物之韩信(汉代风云人物百家讲坛)原创小约翰2021-06-0317:00

在我国历史上,韩信是杰出的军事家,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

萧何曾说他"国士无双",刘邦也这样评价说:"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作为一名优秀的统帅,他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威震中华,天下没有人敢与之抗衡。

汉代风云人物 百家讲坛(汉代风云人物之韩信)

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也是当之无愧的,他曾经和张良一起研究,并著有兵法三篇。

理论上说,韩信完全具备的自立门户,与刘邦项羽三足鼎立的条件。

而且韩信也确实面临过这样的诱惑,有这样的机遇。

韩信的谋士蒯通,就曾经拐弯抹角劝说韩信另起山头,背叛刘邦。

因为有人在场,他不便直截了当说,就用隐语暗示韩信说:

"我曾经学过相面术,仔细给您相过面。如果从面相看,您在刘邦这里干下去,最多不过被封为侯爵,而且会面临危险,难以善终。但是若看您的背形,则尊贵多了,前途不可限量。"

等在场的人都离开之后,蒯通直言不讳对韩信说:

“根据你现在的实力,可以对全局产生重大影响,即使刘邦、项羽两人的命运也攥在您的手里。帮助谁,胜利的天平就会向谁那边倾斜。”“您帮助汉王,汉王就会问鼎中原;与楚王联合,楚王就会成就霸业。但是这样的话,您就失去了利用价值,谁都不会把您当回事,还会除掉您”

“所以说,对您来说,最好的结果就是三分天下,鼎足而立;一旦如此,他们就会对你非常重视,没有人敢小瞧您。”

“我听说'上天赐予而不接受,反而会受到罪责;时机到来而不行动,反而会得到灾祸,希望您做出正确抉择。"

项羽也曾派手下武涉去游说韩信:

现在的战局已经到了关键时刻,你可以左右全国政局。你要跟着刘邦干下去,天下就是他的;你如果跟着项羽,则天下就没有刘邦的份。可是你跟着刘邦干的话,一旦项羽被消灭了,你就会遭殃,死得非常惨,因为他对刘邦没用了,他还会把你安定团结的隐患。

因此建议你“反汉与楚连和,参分天下王之。”

实事求是地说,蒯通和武涉的观点不谋而合,分析非常透彻。

可是韩信不为所动,继续追随刘邦,最终下场非常悲惨,不幸被蒯通和武涉言中。

楚霸王项王死后,刘邦霸业已成,韩信对刘邦来说就像黄花菜一样成为可有可无的角色。

而且韩信手握重兵,又能征善战,成为大汉江山的最大威胁,让刘邦寝食难安,除掉韩信就成为压倒一切的任务。

偏巧这时候项羽的手下钟离昧前来投靠老朋友韩信,而韩信出于义气收留了他。

刘邦听说大喜,终于找到借口,于是就下令逮捕钟离昧。

而且刘邦还。他采用陈平的计策,以游历云梦泽的名义去收拾韩信。

韩信听说后并没有造反而是听从别人建议,打算杀了钟离昧去晋见刘邦。

可是当韩信拿着钟离昧(自杀)的头颅,到陈晋见汉高祖的时候,刘邦并没有放过他,而是令武士把韩信捆绑起来,装在后边的车上。

韩信这才如梦初醒,后悔没有听谋士的话:"果然像人们所言‘狡猾的兔子死了,优良的猎狗就要遭到烹杀’。"

虽然当时刘邦并没有杀他,仅仅是剥夺了韩信的兵权。但从此之后,韩信就像拔掉牙齿的老虎,命运掌握在刘邦手里。

四年后陈豨造反,吕后果然设计除掉了韩信。

那么,韩信为什么仅仅追随刘邦,没有另立门户?原因有两个。

韩信有自知之明

韩信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家、战略家;战略家的特点就是脑子清醒,眼光独到,有敏锐的观察力。

最重要的一点,韩信不是个狂妄自大的人,有自知之明。

汉高祖刘邦曾经跟韩信在的时候,谈过带兵打仗的事。

刘邦问道:"根据我的军事才能,适合,领多少兵呢?"

韩信说:"陛下的水平,可以统领十万人马。"

刘邦又问:"那么,你可以带多少兵?"

韩信说:"如果我来带兵的话,没有上限,自然是越多越好。"

刘邦心中不服,他用不屑的眼光看着韩信说:"既然你这么厉害,为什么还在要在我领导之下?"

韩信说:"陛下虽然带兵打仗不那么厉害,但是却知道如何驾驭会带兵打仗的将领,让大家对您俯首帖耳,这就是您的过人之处。况且陛下您的权力是上天赐给的,是真命天子,我们无法跟您相比。”

刘邦后来也直言不讳对自己的大臣们说过这样一段话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群臣说服。

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都是如此,他们看起来并没有什么特长,却精通驭人之术,能让比他们厉害许多的人当自己的马仔,团结在他们周围,心甘情愿效劳。

而且能当皇帝的人,往往会知人善任,把那些人才放到最适合他们的岗位上,发挥最佳才能。

当这些将领们产生矛盾的时候,当皇帝的人能够平衡,实现对他们的严密控制。

需要指出的是,那些大臣是受到刘邦教育之后才明白这个道理,韩信是早就明白了这些道理。

因此,韩信知道自己只能独当一面,无法统帅全局,不是当一把手的料。

他对刘邦的折服是由衷的,对自己没有自信,怎么会不对刘邦言听计从?

当然这并非主要原因。即使韩信没有当皇帝的才华,但是割据一方还是能做到的。

就像民国时期的阎锡山、李宗仁和龙云等人,他们虽然没有能力跟蒋介石争天下,但是割据一方也能获得利益最大化,让蒋介石奈何不了他们。

韩信之所以没有这样做,不是没有能力,也不是没有那样的条件,而是不想。

韩信这样做是因为,他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士为知己者死是无数士大夫和将领的做人准则,历史上很多人献出生命,不为富贵荣华,只为报答知遇之恩。

豫让、荆轲都是为了自己的主公不惜拿命一搏,抛头颅洒热血不皱眉头。

上面两位是小人物,韩信是大人物。

他也许无法做到刘邦刀架在脖子上也不反抗,也许无法认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这个规则;但他对刘邦的感恩是不打折扣的。

在项羽手下效力的时候,韩信只不过是一个默默无闻的郎中。

他也曾多次给项羽出金点子,但是项羽对这个小人物不屑一顾,一次也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这让胸怀远大理想的韩信感到很绝望,于是他毅然离开项羽投奔了刘邦。

不过刘邦跟项羽一样,也没有看出韩信是一匹千里马,只让他当了一个基层官员,负责管理仓库。

即使夏侯婴后来向刘邦推荐韩信,刘邦也没有对他委以重任。

对此韩信非常失望,就在半夜逃走,被萧何发现后追回,向刘邦推荐。

韩信从此平步青云、大展宏图,得以实现自己的抱负。

上面的说法依据的是司马迁的《史记》,但是里面的细节经不起推敲。

如果刘邦是个平庸的皇帝,会委屈韩信;但是刘邦是成就了霸业的人,阅人无数,有伯乐的眼光,能慧眼识珠。

以刘邦的眼光,完全可以经过一番谈话,就能知道韩信是个栋梁之才,不会一再忽略他,费那么多周折。

司马迁之所以写萧何月下追韩信,大概率是他为了让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而虚构的。

可以肯定,韩信能不能达到重用,完全取决于刘邦;刘邦重用韩信,是因为他意识到了韩信的价值,要不然怎么让韩信一步登天,拜一个军官为大将?

无论萧何追韩信的故事是否虚构,刘邦改变了韩信命运是没有疑问的。

正因为如此,韩信对刘邦始终感恩。

在谋士劝说自己自立门户单干的时候,韩信说:“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

韩信还对刘邦说过这样的话:

“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背楚而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夫人深亲信我,我倍之不祥,虽死不易!”这段话最能代表韩信的真实想法,知恩图报,有情有义。

收藏举报19条评论


天地水秀 奥丁号

  • 关注微信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