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TAG信息列表 > 迈克杰克逊怎么死的介绍

迈克杰克逊怎么死的介绍

迈克杰克逊是怎么死的

作者!阅读到文章最后,点赞收藏并转发,这是您对作者肯定!作者,作者祝你一路长虹!有机会获得礼物哦!请往下看最后有惊喜!@所有人

新疆风景秀丽,有着不可比拟的矿产资源。当地人们能歌善舞,热情好客,豁达乐观,豪气奔放。新疆是一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不仅有晶莹的冰川,澄澈的湖泊,浩瀚的沙漠,辽阔的草原,还有苍翠无边的雪松,云杉和众多珍禽异兽。

新疆,一个被上帝宠坏的地方,对于没去过的人,新疆是一个梦幻的梦,充满了神秘,令人向往。对于去过的人,新疆是一份永久的牵挂,更是一个坑,让你甘愿沦陷。

新疆之旅,一边是让人动容的历史文化,一边是梦幻的冰雪奇缘,这里是新疆,但新疆不只是如此,希望你来了之后,你会爱上新疆。吐鲁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辖地级市,位于自治区中部,是天山东部的一个东西横置的形如橄榄状的山间盆地,四面环山,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暖温带荒漠气候;辖1个区、2个县,总面积69713平方千米;2017年总人口63.73万人。

唐朝吐鲁番是哪里(鲁番在哪里)

吐鲁番地理位置优越,地处亚欧大陆腹地,是乌鲁木齐的门户,是新丝绸之路和亚欧大陆桥的重要交通枢纽。兰新铁路、南疆铁路在这里交汇,与吐鲁番机场、g30线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为一体的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具有“连接南北、东联西出、西来东去”的区位和便捷交通优势,实现了乌吐区域经济一体化。西气东输一二三线、亚欧光缆、第二条出疆光缆、西电东送750千伏输变电线路横贯全境。2017年10月,被授予国家园林城市。

火洲

所属类别:地点

火洲,是吐鲁番的别称,因气候炎热而得名。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在《使交河郡郡在火山脚其地苦热无雨雪献》中写道:”暮投交河城,火山赤崔巍。九月尚淌汗,炎风吹沙埃。何事阴阳工,不遣雨雪来。”诗人把交河的气候特征归之为炎热、风沙、干旱三大特征。

历史沿革

吐鲁番

吐鲁番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早在新石器时代,距今六七千年前,就有了人类活动。当时吐鲁番市的人们以狩猎、采集为主。进入奴隶社会后,生产方式逐渐转变为以农业为主,并渐渐在吐鲁番盆地定居下来。据《史记》的记载,生活于吐鲁番盆地一带的土著居民是姑师人。他们在吐鲁番盆地上建立了姑师(后称车师)国、狐胡国、小金附国、车师后城长国、车师都尉国。

西汉时期,中国北部的匈奴控制着西域大部,并不断侵扰汉朝。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派张骞出使西域,联合西域各国,以断匈奴的“右臂”。“姑师”之地是开辟西域的重要通道,战略地位极为重要。由此,西汉王朝与匈奴对“姑师”展开了长期的反复争夺。汉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汉遣将军赵破奴及王恢率骑数万克楼兰,破姑师。姑师改称车师,臣属于西汉王朝。车师以博格达山南北形成车师国。不久,匈奴又控制了车师。汉武帝天汉三年(前99年),汉以匈奴降将介和王成娩为开陵侯,率楼兰国兵击车师,匈奴遣右贤王率数万骑救援,汉兵败归。汉征和四年(前89年),汉又派开陵侯率楼兰等六国兵攻围车师,车师王投降汉朝。汉昭帝元平元年(前74年),匈奴重新占领车师,派四千骑兵在此屯田。汉宣帝本始三年(前71年),汉朝与乌孙联兵从东西夹击匈奴,车师屯田匈奴兵惊惧逃走。车师又属汉。之后车师王与匈奴联姻,汉又失车师。汉宣帝地节二年(前68年),汉侍郎郑吉率兵攻占车师交河城,派驻士兵300人屯田车师。匈奴派兵再次争夺。汉宣帝元康四年(前62年),汉放弃车师。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内乱,匈奴日逐王率众降汉。车师之地随之归属汉朝。这五次重大的车师之争,史称“五争车师”。西汉在统一西域的同年(前60年),在西域设立都护府,郑吉为首任都护。从此,西域归入汉朝版图。车师归汉后,汉“分以为车师前后王及山北六国”,把原来车师人的领地按地理形势划分为八国,其中车师前国在博格达山南现吐鲁番境内。《汉书、西域传》载“车师前国,王治交河城(今吐鲁番市交河故城),河水分流绕城下,故号交河。去长安长八千一百五十里,户七百,口六千五十,胜兵千八百六十五人”。

到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车师前国已全部吞并了吐鲁番境内诸国,交河城成为吐鲁番第一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汉元帝初元元年(前48年),汉朝在车师前国设置戊已校尉,驻交河城,掌管西域屯田事务。汉咸帝阳朔四年(前21年),戊已校尉移驻高昌壁(今吐鲁番市高昌故城)。

东汉明帝永平十八年(75年)后,匈奴反汉围攻车师,匈奴与汉朝又反复争夺。戊已校尉随之几经撤回、恢复。东汉安帝延光二年(123年),西域长史班勇率兵五百出屯柳中(今鄯善县鲁克沁),攻克车师。124年,复置戊已校尉。

晋朝,车师前国归晋,晋朝戊已校尉仍设在高昌。西晋灭亡后,凉州(今甘肃武威)形成了张氏割据政权东晋咸和二年(327年),前凉王张骏攻占高昌,擒获叛将戊已校尉赵贞,始置高昌郡,立田地县。隶属沙州(今甘肃敦煌)。

东晋太元元年(376年),前秦符坚灭前凉。高昌郡属前秦、隶属凉州。东晋太元十年(386年),奉命西讨龟兹(今库车)的前秦大将吕光入破伊吾关、攻占凉州,建后凉。高昌、车师前国属后凉。公元394年,吕光遣其子吕覆为西域大都护、镇守高昌。东晋安帝隆安一年(397年),沮渠男成推后凉建康(今甘肃酒泉西南)太守段业为大都督,凉州牧,建康公,改元神玺,占据高昌。东晋隆安四年(400年),李高建立西凉,在高昌设郡。车师前国臣属西凉。东晋义熙八年(412年),沮渠蒙逊建立北凉。

公元420年,北凉主沮渠蒙逊攻灭西凉,高昌易主北凉,车师前国向其称臣。北魏太延五年(439年),北魏灭北凉,阚爽自立为高昌太守。北凉残部西奔鄯善(今若羌县境)。

北魏太平真君三年(442年),北凉残部在沮渠无讳的率领下,攻占高昌,于翌年改元承平,号凉王。并西攻车师前国。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车师前部王伊洛随魏军西征,留子歇守国。沮渠安周与柔然联兵围攻车师前国交河城,车师兵败,西奔焉耆,车师前国亡。北魏和平元年(460年),柔然灭高昌,册立阚伯周为高昌王,高昌城为国都,建立了一个汉族地方王朝。高昌城成为吐鲁番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从阚伯周开始,吐鲁番进入高昌王国时期。魏文帝太和五年(481年),高车首领阿伏至罗立张孟明为高昌王。公元496年,高昌人杀张孟明,另立马儒为王。公元501年,马儒内徙,高昌旧人恋土,不愿东归,遂杀马儒而立麴嘉为王。麴氏高昌王国,曾先后依附于柔然、高车、突厥,臣服于北魏、西魏、周和隋,并受其册封。王国建置为郡,县、城制,县下设乡,乡下设里。

唐灭高昌时,高昌王国有交河、田地、南平3郡;白苏、永安、无半、盐城、柳婆、始昌、林、新兴、龙泉、安昌、酒泉、威神、横截14县;高宁、临川、宁戎、永昌、诸城、笃进、东镇7城。唐贞观十三年(639年)高昌叛唐,投西突厥,阻断西域通道。唐贞观十四年(640年)唐灭高昌,高昌王国结束了180年的历史。公元640年,唐派吏部尚书候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率师伐高昌。平定高昌后,设西昌州,改为西州,行县(乡)、里制,下辖五县。高昌县、柳中县、交河县、天山县(今托克逊县境内)、蒲昌县(今鄯善县境内)。唐置西州的同年,设安西大都护府于交河城,以乔师望为首任安西都护兼西州刺史。安西大都护府领辖22个都督府,118个州。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安西大都护府迁至龟兹。唐永徽元年(651年),复撤回西州。唐显庆三年(658年),再次迁龟兹。西州改置为西州都督府。唐龙朔二年(662年),吐蕃军队进入西域,开始了与唐长年的西域争夺。唐咸亨元年(670年),吐蕃与西突厥联兵攻陷西域十八州,唐放弃安西四镇,退守西州。唐昌元年(689年)安西大都护府复移至西州。唐长寿元年(692年),又迁于龟兹。唐开元二年(714年),唐置天山军于西州境。唐天宝元年(742年),改西州为交河郡。唐乾元元年(758年),又恢复西州原建置。唐贞元六年(790年),吐蕃与回鹘争夺北庭(今吉木萨尔),吐蕃占北庭。随后,攻占西州。吐蕃与回鹘对西州进行了长年反复的争夺,最终回鹘控制了西州。唐咸通七年(866年),北庭回鹘仆固俊克西州,建立以高昌为中心的高昌回鹘王国,国都高昌城。史称“西州回鹘”或“高昌回鹘”。

高昌回鹘先后臣属于辽、宋、西辽。

吐鲁番元太祖四年(1209年),高昌回鹘杀西辽派驻高昌回鹘国的“国监”,归附蒙古。高昌回鹘王国称为畏兀儿王国,保留亦都护王治。元太祖二十年(1225年),成吉思汗分封诸子,高昌亦都护保持原辖地。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元朝于畏兀儿地置断事官。1275年,察合台汗国汗都哇与海都联兵反元,率兵十二万,围攻火州(高昌故城)长达六个月。畏兀儿亦都护火赤哈儿的斤将其女送于都哇,叛军解围而去。之后,都哇又围攻火州。火州陷落。火赤哈儿的斤退守哈密力,哈密随之攻陷。火赤哈儿的斤战死,其子纽林的斤率部东奔甘肃永昌。高昌回鹘王国名存实亡。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元在畏兀地初设提刑按察司,1281年撤销。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置交钞提举司,专理至元钞发行和管理。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设火州宣慰司,掌管军民事务。元大德三至六年(1299-1302年),都哇控制了火州。元大德十年(1306年),海都之子察八儿向元朝投降,叛乱告终。火州归元朝直接管辖。至顺元年(1330年),元朝复立总管府于火州。元末,吐鲁番分为柳城、火州、吐鲁番三部,皆设万户府达鲁花赤,吐鲁番地名第一次出现。元至正七年(1347年),东察合台汗国攻占吐鲁番、火州、柳城。吐鲁番、火州、柳城臣属东察合台汗国,并朝贡于明王朝。

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吐鲁番地面也密力火者吞并火州、柳城,称王。王都安乐城(今吐鲁番市东郊安乐故城)吐鲁番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开始在现今的吐鲁番市形成。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阿黑麻在东察合台汗国东部的吐鲁番称汗,建都吐鲁番(安乐城)。明隆庆四年(1570年),叶尔羌汗国占领吐鲁番,吐鲁番属叶尔羌汗国。

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准格尔汗国曾一度控制吐鲁番,与清朝反复争夺。清雍正十年(1732年),准格尔进攻吐鲁番,额敏和卓不敌,率部八千余人迁入甘肃瓜州(今甘肃安西)。清朝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平定准格尔,吐鲁番属清王朝。1756年,额敏和卓率部迁回鲁克沁(今鄯善县鲁克沁)。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清封额敏和卓为郡王。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清置辟展(今鄯善县城)办事大臣及同知,隶甘肃布政司。建吐鲁番六城:辟展(今鄯善县城)、吐鲁番城(今吐鲁番市东南)、鲁克沁、色更木(今胜金)、哈喇和卓、托克逊。办事大臣驻辟展。设办事大臣后,吐鲁番实行军府制与扎萨克制并行,扎萨克由郡王担任。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设辟展巡检。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辟展办事大臣改为吐鲁番领队大臣,及同知,移驻广安城(今吐鲁番市老城),行政中心移至今吐鲁番市。清同治九年(1870年),浩罕汗国阿古柏侵占吐鲁番、辟展、托克逊各城,在各城建回城。清光绪三年(1877年),清收复吐鲁番、辟展、托克逊。清光绪十年(1884年),新疆建省。吐鲁番直隶厅成立,辖今吐鲁番、鄯善、托克逊范围。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辟展巡检改置为鄯善县,隶属吐鲁番厅。

行政区划

全地区辖吐鲁番市、鄯善县、托克逊县,总面积7万平方公里,共有31个乡(镇)、街道办事处,172个行政村。

地理环境位置地形地势

吐鲁番市是天山东部的一个东西横置的形如橄榄状的山间盆地,四面环山。盆地西起阿拉山沟口,东至七角井峡谷西口,东西长245公里;北部为博格达山山麓;南抵库鲁塔格山,南北宽约75公里。中部有火焰山和博尔托乌拉山余脉横穿境内,把本地区分成南、北两半。盆底艾丁湖水面,低于海平面155米,是我国最低的盆地,在世界上也仅次于低于海平面391米的约旦死海,为世界第二低地。吐鲁番盆地山区面积为9850平方公里,平原面积为59863平方公里。

气候

吐鲁番属独特的暖温带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因地处盆地之中,四周高山环抱,增热迅速、散热慢,形成了日照长、气温高、昼夜温差大、降水少、风力强五大特点,素有“火州”、“风库”之称。全年平均气温为14℃,夏季平均气温在30℃左右,全年气温高于35℃的炎热天气,平均为99天;高于40℃的酷热天气,平均为28天。四季气候变化的特点是:春季短暂,平均为61天,开春早,升温快;夏季漫长,平均152天,高温酷热;秋季更短,平均57天,降温急促;冬季较短,平均95天,风小雪稀,天气晴好,寒冷期短。一年中,以一月份最冷,7月份最热。

自然资源生物资源

截至2009年,吐鲁番市境内有国家级保护动物有近30种,其中一级保护动物有金雕、玉带、海雕、雪豹、白肩雕、蒙新野驴、野骆驼、北山羊、大鸨、、波斑鸨、黑鹳、白鹳;二级保护动物有马鹿、哦喉羚、盘羊、塔里木兔、黑熊、高山雪鸡、苍鹰、大鵟、红隼、雕号鸟、纵纹腹小号鸟、长耳号鸟、短耳号鸟、鸢、棕尾鵟、大小天鹅。

在吐鲁番市生存的其它动物还有家燕、大雁、布谷鸟、楼燕、红尾伯劳、灰伯劳、赤颈鸫、燕雀、漠雀、红腰朱雀、斑鸠、靴篱莺、小白喉莺、黑喉岩、欧斑鸠、灰斑鸠、棕斑鸠、山雀、呱啦鸡、大杜鹃、短趾沙百灵、凤头百灵、鱼鹰、乌鸦、喜鹊、野鸭、雀鹰、野鸽、啄木鸟、麻雀、野猪、狼、沙狐、赤狐、旱獭、大耳猬、晚棕蝠、伏翼、环颈雉、虎鼬、蜥蜴等。

森林资源

吐鲁番截至2009年,吐鲁番市森林面积133.1万亩,占辖区总面积0.23%。林地中山区有成片林,主要分布在吐鲁番市和鄯善县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坡。全地区山区天然林资源5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30万立方米,树种以云杉、落叶松、胡杨为主。

吐鲁番市林业用地总面积2347383亩,森林覆盖率为1.92%。其中:天然林面积1618177亩,覆盖率1.55%;人工林面积:385570亩,覆盖率0.37%;林地面积2003747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85.36%;灌木林面积134453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57.3%,育苗基地1000亩。

光热资源

吐鲁番盆地的光热资源十分丰富,日照时间长,气温高,昼夜温差大,年日照时数达3000小时以上,阳光热幅射量每平方厘米达139.5卡,全地区高达9.8万亿卡。由于北部天山的屏障作用,,吐鲁番的无霜期平均每年达到268.6天,最长的年份达到324天,是中国长城以北无霜期最长的地方。全年10℃以上有效积温5300℃以上。

人口民族

2009年末,吐鲁番市总人口614616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476840人,占总人口比重的77.58%。维、汉、回民族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为71.0%、22.42和6.27%。非农业人口17.6万人,农业人口43.8万人。

吐鲁番市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地区。伊斯兰教是吐鲁番市最大的宗教,为维吾尔、回、哈萨克等7个民族所信仰,人口总数467040人,约占地区总人口的74.98%。吐鲁番市共有清真寺956座,其中维吾尔族寺900座,回族寺56座。主麻以上清真寺336座;基督教活动场所19座,其中:基督教教堂1座,基督教活动点(聚会点)18处。全地区已建立爱国宗教团体4个,各级人大、政协、伊协的爱国宗教人士有368人。

吐鲁番地貌

“吐鲁番”为维吾尔语的”最低地”。此处地处欧亚大陆腹心,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周围为大面积的干旱区,夹处在东天山博格达山脉与库鲁克塔克山脉之间,形成著名的吐鲁番-哈密陷落盆地。又因气候极度干旱,流水搬运物质能力很弱,盆地中水力堆积作用甚微,而火焰山又绵亘在盆地中北部,其阻拦效应使天山流水侵蚀与风化物质,难以进入盆地中心,其陷落后得不到物源补充,盆地自然愈来愈低洼。吐鲁番盆地面积有5万多平方公里,东西长275公里,南北宽75公里左右,其中海平面以下的陆地有4050平方公里,海平面以下100米的陆地有2085平方公里,为世界内陆最低的盆地之一。

吐鲁番远离海洋,海洋湿润气团无力进入,西来的大西洋水汽又被天山阻隔。其地势过低,山地与盆地在短距离内比高超过5600米,气流下沉增温产生的焚风效应,就使其干燥炎热。由于山地裸露,草木无覆,戈壁沙漠面积大,日照时间长,白天增温迅速,盆地过低,热空气不易散失,形成了北纬42°线上世界唯一的热火炉。

值得一提的是,盆地北部绵延100多公里、宽10公里、海拔500多米的火焰山,最高峰在胜金口附近,也只有850多米。《山海经》中称之为”炎火之山”,维吾尔语叫”克孜尔塔克”,意为红山,隋唐时期曾叫它为”赤石山”。火焰山山体为红色砂岩,对太阳光辐射的反射力很强,在强烈阳光照射下,熠熠发光,弯弯曲曲的沟壑,宛若烈焰腾升,故而名火焰山。清代诗人萧雄形容说:”自四月底始,日光如火,风吹如炮烙”,”火风一过,毛发如焦”。著名的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曾取材于此。言火焰山的生成是孙悟空大闹天宫时,误入太上老君炼丹炉,蹬倒几块带着余火的砖,落到人间形成的。

植物种植

火洲的炎热虽给人们带来不爽,吐鲁番人调整作息时间,“日藏地窖夜出作”。气温虽高,但空气相对湿度低,蒸发强烈,人出汗后即被蒸发,毫无闷热之感。热还成为火洲的一种独特资源,它年日照3000小时,辐射总量达到139.5卡/平方厘米,10℃以上的积温5391.3℃,几乎相当于阿勒泰的一倍,比乌鲁木齐高2300℃,全年平均无霜期268.6天,有的年份高达324天,使它成为一个天然大温室,加上昼夜温差大,生长期长,光照充足,不但喜温喜光的瓜果葡萄糖分积累高,口味佳,也是全国种植长绒棉的理想基地。

沙疗

夏天虽热,但这里还盛行一种”沙疗”,更是少见的奇观。这是利用当地的气候和灼人的沙地治疗风湿、皮肤疾病的一种独特方法。沙疗在吐鲁番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具有沙疗效能的沙丘只有五道林附近的几道小沙梁,它们坐落在林带、田园之间;在骄阳似火的沙梁山,搭起一座座五花八门的布棚,男女老少,将身体的大部分深埋在温度达50一60℃的热沙中,身旁放置饮料、食物、毛巾等,一面满头汗水,一面不断补充水分,阳光愈烈,气温愈高,疗效愈佳。目前,这里已专门成立了沙漠疗养所,由医生指导患者更有效的利用沙疗治病。

特产

“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

新疆的异域风情魅力无限。即使是荒漠旅途,游人的感觉亦变得丝毫明丽;在单调寂寞中捉取发现了的微小趣味已成了本能。好比悠闲的茶客兀封一盏香茶,仅袅袅的茶烟氤氲里头散出的香味,就能分辨是龙井抑或碧螺春那样。砾石砂粒被烤出微微的苦、微微的涩,微微的泥腥;彼此掺合,浓淡交迭。当适应了这种味道的嗅觉,忽地闻到沙篙或者是红柳、骆驼刺的乾页味和丝丝润湿时,不用睁眼睛也可以知道,吐鲁番不远了。

最先晃到的是泥坯房屋。一簇簇的泥坯房屋。在离开泥坯房的村庄不远,常常会有幢高高的镂空泥坯小楼,像独立直竖的是方体形花厅;兀立沙山兀立高处,散谧着幽幽诱人的青甜味。

汽车例必不会在这种别致的镂花小楼前停下。晾葡萄干的地方,当然不可以参观。新疆一年四季气候变化颇为悬殊,尽管细菌比南方要少;葡萄干晾干就可以吃下肚;当地人仍然不希望今天一堆人、明天一班客地晾房空地伸颈东张西望。

人说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已有葡萄干了,只不过没人知道当时的人,是否也是采用这种通风透气的晾房,将一串串葡萄挂在特制的木架上,避开阳光风乾的。

新疆人常常这么说:”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虽说哈密的瓜不如哈密的瓜好吃,但吐鲁番的葡萄别具美味无穷,甜沁人梦。

历史文化文化艺术

文化

截至2012年末,吐鲁番市有艺术表演团体3个,文化馆3个,书店5个,公共图书馆4个,博物馆3个,档案馆5个。年末全地区有调频转播发射台8座,电视转播发射台9座。全地区广播电台综合人口覆盖率98.1%,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3%。

截止2012年,吐鲁番市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个,自治区级11个,地区级31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传承人5名,自治区级9名,地区级78名。全地区有12件广播电视作品获第十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电视优秀作品一、二、三等奖;18件作品获新疆广播电视节目、电视文艺、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作品奖。全年出版印刷《吐鲁番日报》352.8万份,其中维文171.5万份,汉文181.3万份。全地区有国家文物保护单位9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38处。

艺术

吐鲁番木卡姆被称为新疆十二木卡姆的古老源泉之一,流传中心地区是鄯善境内的鲁克沁。鲁克沁是吐鲁番郡王府所在地,历史上一度是吐鲁番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吐鲁番木卡姆》正由这里兴起发展并得到传播。《吐鲁番木卡姆》的歌词除由古典诗歌和民间歌谣组成,具有两种语体风格外,还使用了多音节的长句“艾则勒”格律诗。《吐鲁番木卡姆》是吐鲁番本土古老而又传统的艺术奇葩,现已结集出版,并荣获国家大奖。

风俗民情

葡萄节

吐鲁番1990年6月9日,吐鲁番葡萄节组委会在自治区人民会堂吐鲁番厅举行首次新闻发布会:从1990年起,每年8月20日在吐鲁番举办中国丝绸之路吐鲁番葡萄节。

风俗禁忌

吐鲁番的少数民族同胞多信仰伊斯兰教,不吃猪肉、猪油和一切用猪肉、猪油做的食品。不吃未经念经宰杀的牲,不吃病死的牲畜和家禽,不吃任何动物的血和猫、狗、驴、骡等动物的肉。

不允许将吃的食品随便乱扔。在吃饭和交谈中,禁止吐痰、放屁、擤鼻涕、打呵欠等。

风景名胜

吐鲁番旅游文物资源丰富,截至2017年3月,已开发旅游景区(点)20处,其中:国家5a级景区1处、4a级景区5处、3a级景区5处,有世界文化遗产2处。截至2017年底,吐鲁番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21处。

阿斯塔那古墓群

阿斯塔那古墓群,距吐鲁番市约40多公里。它是古代高昌王国城乡官民的公共墓地,东西长5公里,南北宽2公里。墓葬按家族种姓分区埋葬,以天然砾石为界,区域分明。

阿斯塔那墓形制为斜坡墓道洞室墓。古墓平面形状如“甲”字。墓室前方,是一条10多米的长的斜坡墓道,墓道尽头连着墓室,是死者安息的地方,墓室一般高为2米以上,4米见方大小,墓室顶为平顶或穹窿形。在古墓中出土文书、墓志、绘画、泥俑、陶、木、金、石等器物以及古代钱币和丝、棉毛织物等珍贵文物上万件,尤其珍贵的是这里出土的干尸即中国木乃伊,可以与埃及的相媲美。

阿斯塔那古墓以葬汉人为主,同时葬有车师、突厥、匈奴、高车以及昭武九姓等少数民族居民。

吐鲁番博物馆

吐鲁番博物馆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最繁华的高昌路西侧,1989年建成,占地9亩,由主馆和巨犀陈列馆两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吐鲁番博物馆有藏品3287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35件,二级文物260件,三级文物640件,是新疆地州市中规模最大的博物馆。

吐鲁番出土文物陈列厅展出文物近300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8件。举世闻名的吐鲁番出土文书有契约、籍帐、官府文书、私人信札等。这些文物都是研究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的重要资料,粟特文、回骼文、梵文等古代少数民族文书是研究少数民族古文字的珍贵资料。

沙山公园

沙山公园位于鄯善县辟展乡境内,北侧紧靠鄯善县城,平均海拔300m,沙山公园是利用库木塔格沙漠北缘绿洲接触带的特殊地理环境建立的一个公园,1990年始建以来已初具规模。公园分南北两部分,以沙山边缘东西向横穿的缓流分界。北部占地500亩,东侧为水上活动区、文化娱乐区、儿童活动区、花卉观赏区和葡萄园。西侧为草坪区、植物园。南部区为沙漠,有沙漠活动区、沙疗区和沙漠植物区。

高昌古城

高昌古城位于吐鲁番市以东偏南约46公里火焰山乡所在地附近。高昌城历经高昌郡、

库木塔格沙漠高昌王国、西州、回鹘高昌、火洲等长达1300余年的变迁,于公元14世纪毁弃于战火。1961年,这里被列为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交河故城

交河故城位于吐鲁番市以西约13公里的亚尔乡。西汉时,是“车师前国”的都城。唐代为西州所辖之交河县。唐王朝派驻西域的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一度曾设在这里。后迁至龟兹(今库车县)。六世纪的曲氏王朝在此设立了交河郡。交河故城曾出土不少文物,如唐代莲花瓦当、莲花经卷等。

交河故城

艾丁湖为吐鲁番盆地的“盆底儿”,南距吐鲁番市约40公里。湖盆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约8公里,面积约152平方公里。湖面低于黄海海平面154.43米,仅次于约旦的死海(-392米),被称为世界第二陆上低地。

火焰山

火焰山位于吐鲁番市东北10公里处,东西走向,长98公里,宽9公里,主峰海拔831.7米。《西游记》里有孙悟空三借芭蕉扇扑灭火焰山烈火的故事,使得火焰山闻名天下。

火焰山由于地壳运动断裂与河水切割,山腹中留下许多沟谷,主要有桃儿沟、木头沟、吐峪沟、连木沁沟、苏伯沟等。

吐鲁番郡王府

吐鲁番郡王府位于吐鲁番市区东郊的葡萄乡木纳尔村,距吐鲁番市区2公里,毗邻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苏公塔。吐鲁番郡王府据史料考证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距今已有300年的历史,是吐鲁番郡王额敏和卓生活和主持政务、指挥军事的地方,也是清王朝期间吐鲁番维吾尔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指挥的中心。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坐落在吐鲁番市东45公里火焰山中段,木沟河谷西岸的悬崖峭壁上,南距高昌古城仅15公里,是新疆境内较大的著名佛教石窟寺遗址之一。

吐峪沟

吐峪沟位于新疆吐鲁番鄯善县境内,东距吐鲁番市约55公里。这里曾经是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圣地。

坎儿井

坎儿井是在干旱地的劳动人民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创造的一种地下水利工程。坎儿井引出了地下水,让沙漠变成绿洲,古代称作“井渠”。坎儿井的主要工作原理是人们将春夏季节渗入地下的大量雨水、冰川及积雪融水通过利用山体的自然坡度,引出地表进行灌溉,以满足沙漠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不同地的坎儿井在具体构造上均有其不同的地域特点,但一般而言,一个完整的坎儿井系统包括了竖井、暗渠(地下渠道)、明渠(地面渠道)和错现(小型蓄水池)四个主要组成部分。在该原理下运转的坎儿井流量稳定,且能保证井水自流灌溉。

坎儿井的起源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南疆维吾尔族世代在戈壁绿洲从事农业生产,水利灌溉至关重要。闻名遐迩的坎儿井便是当地水利灌溉系统的一大特色。由于坎儿井灌溉系统构造奇特,作用非凡,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从科学研究的角度,坎儿井的来源问题是研究的内容之一,但意见不一。

关于坎儿井的来源,文献和考古都有一定的局限,很多都没有文字记载,遗址、遗物因为没有文字记载,也难于确证。对新疆坎儿井起源的说法,大概有三种:第一种,新疆坎儿井起源于波斯,即今伊朗。第二种,新疆坎儿井起源于中国内地。第三种,新疆坎儿井由维吾尔先民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自己发明。现对这三种说法分别作以介绍。

坎儿井的分布

坎儿井主要分布在亚洲中西部国家和地区,如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沙特阿拉伯、中国的西北、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印度西北部、土库曼斯坦、叙利亚、伊拉克、阿曼、利比亚、约旦、也门等。非洲北部也有少量的坎儿井,如埃及、利比亚、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摩洛哥等。欧洲和美洲也有极少量的坎儿井,如西班牙南部、意大利、塞浦路斯、墨西哥、美国、智利、秘鲁等。

坎儿井的形成条件

吐鲁番位于新疆东部,距中原地区较近,是古西域受中原文化影响较大的地区之一。同时,从汉代开始,吐鲁番地区一直是匈奴、鲜卑、柔然、高车、突厥、回骨鸟、契丹和蒙古等游牧民族西进过程中的必争之地,是中原王朝的屯兵要塞,也是丝绸之路通向西域的必经之地。汉代以来吐鲁番水资源大范围的开发利用,使得我们的先人依托水资源把吐鲁番建设得更美,形成了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绿洲文明,让它成为了东西方文明交汇的枢纽。据《汉书西域传》的记载,在当时的吐鲁番绿洲文明中,交河和高昌古城最为著名。由于自然条件优越,交河城成为有确切记载的吐鲁番最早的绿洲王国,是西汉时期西域地区车师前国都城所在地。公元前48年,汉朝在此设戊己校尉府,对吐鲁番的屯垦事业和水资源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为吐鲁番地区带来了一轮农耕文明的发展的高峰。公元450年,北凉政权攻破交河城,灭车师前国。交河城的衰败,使得吐鲁番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转至高昌。公元840年,漠北草原回鹤西迁至此,建立高昌王国。十三世纪中叶后,天山以北蒙古族多次侵犯回鹤高昌国,战争持续40年之久,交河和高昌城在战乱中被毁,自此逐渐废弃。特殊的自然和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兵波不断的历史背景,使得这两座古城的建筑产生了多文化融合交流的地域特点。其中,交河城建在两河交汇处一片开阔的台地上,整座城市完全是在天然的生土层上向下掏挖而成,这座为适应当地地质特点而挖掘出来的城市目前是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的土城遗址。同时根据历史发掘资料,学术界发现交河城发展进程中,交河城的水资源利用经历了从最初的城中无井,到后来几乎每个家庭和较大寺院都有自己的井的发展历程。多数情况下,井深达30米左右的现象,则是该城建筑与生活方式随所在台地两侧河流不断下切而调整的有力见证。另外,一种较为清晰的历史学观点认为,高昌城在唐代之所以能够建立起王国,与当地坎儿井的使用,使其产生了较为发达的灌溉农业具有密切的关系。

坎儿井的优点

坎儿井是干旱地区巧妙开发利用地下水的水利工程,它的主体深埋地下,一般看不到它的全貌,实际上它是改变自然水坡度,使地下水提前出露的水利工程,归纳起来坎儿井有以下优点:

⑴坎儿井节约能源消耗,能自流灌溉

古代没有电动机、柴油机及水泵之类的机械,无法从地层深处提取地下水,坎儿井把地下水源不断送往农田和果园,灌溉农作物,现今使用坎儿井也不用消耗油电等能源,没有机器的费用,它的运行费用很低。吐鲁番市的棉作站有一条大坎儿井,最大出水量为一126公升/秒,出口水温17.7℃,ph值为8.03,日可灌地8公顷。

⑵坎儿井能减少水量蒸发损失

吐鲁番地势低洼,夏日经常气温在摄氏度以上,蒸发强烈,而坎儿井水全在暗洞里流淌,避免阳光照射,蒸发损失也就减少。

⑶避免风沙掩埋输水建筑物

吐鲁番等地一旦风起,会夹带大量风沙,将沟渠埋没,坎儿井在地下,只要将竖井口及时封盖,风沙不能侵入,可以保证灌溉水正常流动。

⑷坎儿井水量稳定水质好

坎儿井水来自地下水,水量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少,没有发洪水或因天冷无融雪水而断流的情况,可以按水量大小组织轮灌,保证农业生产正常进行。坎儿井一般在戈壁滩深处开挖,受到人类活动污染少,又在地下经过砂石土壤净化,所以质好适宜饮用和灌溉。

⑸坎儿井施工技术要求不高

坎儿井施工技术是由一个匠人带上几个普工用简单的工具就可开挖的地下水利工程。所使用的工具如刨锤、撅头、砍土曼、红柳筐等,均可就地打造,不涉及电动气动等装置,工艺过程简单,只需通过艰苦劳动即可以获得成功。

坎儿井的价值

坎儿井的历史文化价值

坎儿井是吐鲁番人民精神的化身代表了吐鲁番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是吐鲁番的象征。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坎儿井作为吐鲁番的水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文化内涵,已成为多年人类文明史上的里程碑,它不仅已成为当地人民感情的依恋更是一条联络吐鲁番与内地情感的纽带,它是吐鲁番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井渠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世世代代居住在吐鲁番的各族劳动人民改造和利用自然的巧妙创造。可以说,没有坎儿井就没有吐鲁番,就没有坎儿井独特的民族历史文化,就没有新疆的绿洲文明。坎儿井见证了绿洲的繁荣和发展,是干旱区绿洲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坎儿井的生态环境价值

坎儿井的施工工艺是最环保的,它对地表的破坏少,造成的水土流失也少,保护了自然生态环境。坎儿井用暗渠和竖井把地下水引出地面,既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蒸发,又使地下水得到充分利用,是维吾尔族人和谐利用自然资源的典范。坎儿井水除了农业灌溉和生活饮用外,还浇灌着大量的植被。坎儿井也是绿洲植被的重要水源。坎儿井水流淌过的地方,绿化面积增大,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增加了明渠、涝坝、草原的绿化面积,区域小气候得到改善,从而促进小区域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因此,坎儿井对绿洲的生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吐鲁番坎儿井的旅游价值

坎儿井不仅是伟大的水利工程更是一项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享誉世界至今还在为我们提供着赖以生存的水和不竭的旅游资源。坎儿井以其独特的亮丽风景,吸引众多国内外游客慕名前来参观,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尤其是在强调生态文明开发的今天,坎儿井具有不可比拟的旅游开发价值。目前,吐鲁番地区利用坎儿井开发的旅游景点已有5家,其中两家是以坎儿井为主的旅游景点,都位于吐鲁番近郊的农村图、坎儿井旅游景区图。据统计,2005年,吐鲁番地区以坎儿井为主的旅游景点接待游客多达5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500万元,成为吐鲁番旅游业新的增长点,2007年吐鲁番对外开放的两处坎儿井的游客数达到近127万人次,占旅游总人数的31.37%,旅游门票收入达到1468万,占地区旅游总门票收入的16%,2006年坎儿井成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坎儿井不仅丰富了吐鲁番地区的旅游项目,提高了吐鲁番地区作为旅游城市的地位,也促使了吐鲁番的经济发展。

坎儿井之最

年龄最大的坎儿井是吐尔坎儿孜。吐尔,维吾尔语,烽火台之意。位于吐鲁番市恰特卡勒乡庄子村。全长3.5公里,日水量可浇20亩地,1520年挖成,至今已473岁了。

最长的坎儿井是都善县的红土坎儿孜。该坎儿井在鄯善县葡萄开发公司东1.5公里处,全长25公里,日浇地58亩。

最短的坎儿井是吐鲁番市艾丁湖乡阿其克村的阿山尼牙孜坎儿孜,全长仅150米,日水量浇地1亩。

竖井最深的坎儿井是鄯善县吐峪沟乡苏贝希坎村东部的努尔买提主任坎儿孜,全长20.7公里,井深98米,日浇地25亩,开凿于1990年。

水量最大的坎儿井是吐鲁番市艾丁湖乡吾力托尔坎村欧吐拉坎儿孜,日水量浇地70亩。

水量最小的坎儿井是吐鲁番市牙儿乡伊里木村西面的克其尔坎儿孜,全长300米,日水量浇地0.6亩。

最佳旅行时间

7-9月是吐鲁番旅游的最佳时间,如果想感受吐鲁番“火州”的气温,就6-7月去;如果想玩好、吃好、看最好景色,那还是9月去,此时正是瓜果成熟上市的时节。

穿衣指南

全年平均气温为14℃,夏季平均气温在30℃左右,全年气温高于35℃的炎热天气,平均为99天;高于40℃的酷热天气,平均为28天。吐鲁番夏季漫长,平均152天,早晚变化不是很明显,可能早晨有点凉,到了中午就热了,由于气候异常干燥、昼夜温差极大,所以并不会有闷热感。冬天最低气温零下17-19℃。另外,由于吐鲁番处于盆地之中,所以不必太担心会被晒黑,但仍需要准备好遮阳帽、太阳镜和足够的润肤霜。

语言

吐鲁番以维族人居多,占总人口的70%,其次就是汉人,占23%。同时由于近乌鲁木齐,而且旅游资源丰富,每年来此旅游的人很多,多以大多数人都能用普通话简单交流。

风俗禁忌

1、吐鲁番的少数民族同胞多信仰伊斯兰教,不吃猪肉、猪油和一切用猪肉、猪油做的食品。说zhu、pig都不行,实在要说,说大肉(指猪肉)。2、新疆穆斯林禁食未经念经宰杀的牲,不吃病死的牲畜和家禽,不吃任何动物的血和猫、狗、驴、骡等动物的肉,也禁食所有动物的血。3、洗手后不要甩手,维族人特别忌讳。4、绝对禁止在公众场合放任何有声屁或无声屁。5、游览时(如进寺庙、清真寺),请谨记有关旅游注意事项,入乡随俗;一般寺庙、清真寺严禁拍摄,偷拍后果十分严重!有些地方注明付款后才可拍摄,如有需要,请按当地规定执行;拍摄人物时,尤其是僧侣、妇女,取景前一定要经对方允许,以免不必要的麻烦。

时差

鲁番与乌鲁木齐一样位于东六时区,北京位于东八时区,故新疆与内地大多数城市有2小时时差,作息时间应推后2小时。旅游期间活动安排通常在9:00-20:00之间。

漫漫人生路,依然不忘初心,带着感情跟着心一路前行,感谢一路陪伴的你。喜欢的朋友点击哈。新疆零距离不光可以了解最美的新疆,还能有机会收获到来自新疆的小礼物。点赞转发——参与话题!有机会获得新疆零距离提供的精美小礼品!(选择三位哦)本期话题:你会去克拉玛依吗?你对吐鲁番城市了解多少?(请大家在评论区积极参与本期话题)


泰福润金 满竹里

  • 关注微信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