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源由
姜子牙在古稀之年72岁时,在渭河旁磻溪(今陕西宝鸡境内)垂钓,想凭借钓鱼的这个机会能偶遇外出狩猎的姬昌。在外出狩猎之前姬昌则占卜过一卦,卦辞说:”所得猎物非龙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业的辅臣。”姬昌所知卦象之后便外出狩猎,果真在渭河北部的岸边偶遇到姜子牙,在姬昌与姜子牙攀谈过后极为欣喜,觉得姜子牙是个贤才之士,于是姬昌便说:”自我国先君太公说:’日后定有圣人助周,周会从此走向兴盛。先君所说的圣人想必应该就是先生您了,我们先君太公已盼您来周许久了。故此,后世称姜子牙为”太公望”,后姜太公便随姬昌一同乘车而归,在周尊为太师,为周出谋划策。此即为古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源由。
姜子牙助周灭商,推翻商纣王
对于姜子牙来周助周灭商,在后世还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议,姜子牙乃一处士(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隐居于海滨。一方面姬昌则被被纣王囚禁于羑里(今河南汤阴一带)时,姬昌座下的臣子散宜生、闳夭救君心切,召请姜太公出山助其营救姬昌。而姜太公也听说姬昌贤德,礼贤下士,广罗人才,何不前往?”于是姜太公便答应他们的请求,为了援救姬昌,此三人是寻求奇珍异宝和倾城倾国的女子,献给商纣王,用以此来救赎姬昌,姬昌得以被救,返回周国。也有人说,姜太公博学多才,是政治家、军事家、韬略家,曾经在商纣做官。可商纣王荒淫无道,是非不分,于是姜太公便离开商纣。随后便四处游说列国诸侯,可却未有一位君侯收其所用,最终西行偶遇姬昌,追随姬昌兴周灭商。世间姜太公归周的传说各异,但大体都为一致,认为他是姬昌、姬发之师。
在姬昌与姜太公回周之后,两人暗中计划如何救百姓于水火之中,推翻商纣昏庸无道,推崇德政。姜太公在辅佐姬昌期间,为其出谋过许多治国之道,用兵之法和奇计。对于外政,要求姬昌对外联络受商纣欺压过的各诸侯国联合起来共同讨伐商纣,用缓兵之计使各诸侯国对其纳贡,从而使商纣不易察觉,放松警惕之心。在对内政期间指佐姬昌修德积善,行仁义之心,明德政,爱民之策,行惠民之事,提倡生产,训练兵马,使之国强民安。姬昌随后的日子西击犬戎、密须,消除后顾之忧;东攻邗、黎、崇国,扫除了伐纣灭商道路上的障碍,在崇国附近大规模建设丰都(今陕西鄠邑区)。姬昌在位期间廉政清洁,在明断芮、虞两国国土问题之争后,则被诗人敬仰称其为“膺受天命”。后天下三分之二的各国诸侯都归心向周,这其中大多都为姜太公出谋划策的结果。
在文王姬昌死后,文王之子姬发继位。在武王姬发在位时期,想替父完成治国大业,讨伐商纣王,武王为保在出征之后各国诸侯能前来一同云集讨伐商纣王。在出征之前,同姜太公特此准备一场集结各路诸侯的战前演练,借此也可以试探各路诸侯国的兵马情况。被武王姬发尊称为”师尚父”的姜太公左手拄白旄誓师,右手握持黄钺,说:”苍兕苍兕,统领众兵,集结船只,迟者斩首。顷刻间,各路诸侯大军兵至盟津。此次的行动史称——“盟津观兵”。
在盟津观兵两年之后,因商纣王的昏庸无道,荒淫残暴,导致商王朝内政已是分崩离析,商朝的忠臣义士都惨遭厄运,王子比干惨遭别杀,也将箕子囚禁,姜太公见时机已到,就建议武王姬发召集兵马出征伐纣。
武王十一年(公元前1043年),武王姬发召集各国诸侯共同伐纣,姜太公亲率兵车三百辆,勇士3000人,甲士45000人,组成伐纣大军,东征伐纣。武王随即召开誓师大会,历数商纣王“自绝于天”的例例罪行,宣布执行上天的旨意——惩罚纣王,伐商各路诸侯大军士气旺盛,同仇敌忾,自盟津渡河后,直奔殷都朝歌城;姜子牙率周军到达商都朝歌郊外70里处的牧野,与各国诸侯率兵车4000乘会合。此时的商纣王也集结大军赶至牧野。之后,经过了决定性的战役——牧野之战。虽商军人多势众,但士卒与商纣王离心离德,纷纷倒戈,被联合军攻入了殷商国都朝歌城。商纣王见大势已去,便躲进鹿台(今河南鹤壁),命人将多年收集的宝物全数焚烧,商纣王最后陪同宝物焚烧而死。纣王死后,姜太公便引武王姬发入殷都朝歌城,特此诏告天下黎明百姓暴君纣王已伐,商朝从此灭亡。周王朝也将由此诞生。
原文标题:姓姜的名人从古到今都有谁(解析姓姜的历史名人有哪些),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nheimuer.com/wenda/1247.html
免责声明:此资讯系转载自合作媒体或互联网其它网站,「东宁黑木耳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