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有好钓者(鲁人有好钓者文言文断句)
第三季脱口秀大会上,呼兰为31岁还不成功的自己自嘲:我心里还剩下三道防线,35岁的马云,43岁的任正非和60岁的姜子牙^_^
姜子牙,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有权“封神”的“大神”,也是大器晚成的典范。关于他,呼兰说的不准确,姜子牙,姓姜,名尚,字子牙,年七十余岁遇西伯侯姬昌,被姬昌尊称太公望,成为首席智囊,后辅佐姬发灭商。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韬略家,周朝开国元勋,兵学奠基人。西周王朝建立后,姜子牙被封到齐地为领导人,成为齐国的缔造者、齐文化的创始人。
所以,不是60岁,而是70岁的姜子牙。以此对标,呼兰还有大把时间,大可不必焦虑。
70岁,即使在当今,也是古稀之龄,垂垂老矣的存在,除了钟南山这样的楷模人物,大多数能够在家含饴弄孙顺便自理已经算是表现不错,更别提文明尚未开化、人均寿命短的可怜的商周时代了。可以想象,70岁大展宏图,一手导演了改朝换代的姜子牙给当时以及后世的人们造成了何等的冲击!人说诸葛亮“多智近乎妖”,姜子牙则是“智谋可封神”!
姜子牙究竟多么有智慧呢?年代久远,已不可考。但人人都听过一个传说:
话说姜子牙拿着挂着直钩的鱼竿到渭水河边钓鱼,周文王姬昌听说后,亲自跑去围观,问姜子牙为啥用直钩钓鱼。
姜子牙对姬昌说:我也不是钓鱼,就是听说周国的领导人姬昌正在招贤纳士,所以跑到这里来等他。
姬昌问他:你为什么不去找姬昌呢?
姜子牙大笑说:主动送上门的哪里有好货,必须要等姬昌亲自来邀我,这叫愿者上钩。
姬昌激动的说:我就是姬昌啊!
当即便把姜子牙请回宫中,畅谈了三天三夜,最终,任命姜子牙为三军总司令和国师,帮他振兴周国,匡扶天下。
这个故事,后世叫它“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重点来了!姬昌广招天下贤能,报名者众多,为何单单把老头儿姜子牙请进宫呢?因为他会用直钩钓鱼吗?当然不是!是因为姜子牙洞悉人性,成功运用人的好奇心理,给自己谋了个完美的出场,征服了姬昌。“愿者上钩”的背后,是欲擒故纵。
大概是尝到了甜头,之后的姜子牙,灭商扶周,振兴齐国,虽然细节各有千秋,但战略思想却都是一个遵循:愿者上钩。
01扶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姜子牙成了周的国师,为姬昌出了很多治国理政的主意:对内实行“九一租税制”。农民租用公田只交九分之一的租税,用现在的话就是低税制度。给大大小小的官吏分地作为俸禄,而且子孙可以继承。把官民的积极性都充分调动了起来,自觉搞好个人的一亩三分地。对外则一面装怂,向商示弱;一面用各种优惠手段拉拢、分化商的属国,瓦解商的势力。
一时之间,周以外上至商的属国、下至平民百姓,纷纷来投靠周国。
这就厉害了,姜子牙的这些政策,表面上看,是为了壮大自己和友好邦交。实际运用起来全面孤立和架空了殷商王朝。到几年以后姬昌病逝时,商的属国和部落已经不到原来的三分之一了。
传说姬发曾经请教过姜子牙,请他简单介绍一下扶周的战略部署。
姜子牙回答仍是那句:愿者上钩。
姬发一琢磨,还真是这个理儿!姜子牙的一系列仁政已经把周国打造成为一个高速发展的实体,用不着刻意拉拢,天下人就源源不断地来投奔,周国自然兴盛壮大,可不正是“愿者上钩”嘛!这个“愿者上钩”的背后是得道多助。
02、灭商:攻心为上,上兵伐谋按照周国当时的发展速度,根本不用和商纣开战,他的百姓就会陆续到周国来,纣王分分钟变成孤家寡人,天下自然而然就成为周国天下了。但是当时周文王姬昌已死,儿子周武王姬发比较好战,不愿再等。
于是,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和姜子牙率领三百战车和三千虎贲,统步卒数万,与各诸侯在孟津会师,共同向商王朝宣战。在姜子牙的指挥下,周国大军势如破竹,很快推进到商的首都朝歌郊外。
当时,商王朝的主力正在东部平乱,来不及返回。商纣王为王多年,也不是吃素的,居然把朝歌监狱中的几十万罪犯释放,编成了一支临时武装去抵御周军。
要知道,这几十万罪犯大多是壮劳力,更不乏心黑手狠之人,拿起武器就是一支强悍的军队。若是全力以赴对付周军,那鹿死谁手还真说不好。
幸亏有姜子牙。危急时刻,他亲自站到阵前向那些罪犯喊话:你们效忠的王朝只剩下一座孤城,就算你们打赢了,还是要回去坐牢。如果你们能归顺我们,那所有人都无罪释放!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纣王算个啥!姜子牙一席话可谓正中囚犯们的要害,大家你看我,我看你,不约而同调转枪头,降了周军,争先恐后地去擒杀纣王,换取自由。这就是结束殷商统治的“牧野之战”。一战定乾坤,纣王大败身死,姬发建立了周王朝。
囚犯们阵前倒戈,纣王不得人心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姜子牙深谙人性,准确抓住了敌军的痛点,几句话就彻底打掉了他们的战斗意志,更许下他们最看重的东西,顺利收为己用。
姜太公又一次成功钓上了鱼,这次愿者上钩的背后,是攻心计。
03、兴齐:上善若水,顺势而为姬发是个短命的国王,建立周朝没几年就去世了。他的弟弟姬旦(周公)辅政,大封诸侯,姜子牙被封到齐国做领导人。
姬旦虽然名字有点可笑,但在历史上的地位一点不比姜子牙低,他是姬昌第四子,姬发的弟弟,曾两次辅佐姬发伐纣,世称周公。《周礼》就是他写的,被尊为“元圣”。这个老头和姜子牙的治国理念不太一样,时常想敲打敲打姜太师。在姜子牙动身去齐国前对他说:老姜啊,齐国那地方都是野蛮人,不服管,所以才派你去。如果你在那里搞不定,就赶紧回来,千万别把老命搭进去。
姜子牙一笑置之,飘然上路。
到了齐国后,姜子牙发现问题比姬旦说的严重多了,齐国根本就不是个国,而是许多野蛮人部落,部落之间连年械斗,更有甚者,还有个莱国,是商王朝的属国,直到现在还没有归顺周王朝。莱国很强大,总是欺负其他部落,搞得齐国乌烟瘴气,民不聊生。
所以,摆在姜子牙面前的首要问题不是治理齐国,而是统一齐国。
可是他到齐国来根本没带兵,怎么办呢?聪明如姜子牙,当即就想好了一招:以夷制夷。他先是召集了几大部落的酋长,告诉他们,如果听他指挥打败了莱国,就把莱人所有的财产都分给他们。酋长们自然满口答应。姜子牙带着这些酋长部队搞了个突袭,一举灭了莱国。
战后酋长们欣喜若狂地瓜分战利品,趁着气氛正好,姜子牙宣布了他的治国理念:我接手齐国后,大家歌照唱、舞照跳,过去的风俗文化都不用改,只要做到一件事就行了,那就是听我领导。
酋长们一听乐坏了,他们本来最怕的就是姜子牙强迫他们像周人那样一本正经地过日子,那得让这群散漫成性的家伙憋屈死。没想到居然什么都不用变,一切照旧,这样的好事到哪里去找?于是兴高采烈地接受了姜子牙的领导。
顺利接管齐国,姜子牙在齐国的威望大增,很多人愿意追随他左右。姜子牙就从这群人里挑选一些有影响力又向往周朝文明的人,学习周朝的礼仪。这些人在生活中越来越像周人,一副很靠谱的样子,逐渐成为大家模仿的对象。很快,遵循周礼的人越来越多,原本不受约束的化外之民自发地变成了周礼的忠实拥趸。
就这样,用了不到五个月,姜子牙把齐国带上了正轨。他回周王朝首都述职。姬旦看到姜子牙仙风道骨地飘了回来,大吃一惊,因为他的儿子伯禽被封到了和齐国相邻的鲁国,用暴力推行周礼,遭到了鲁人奋起反抗,整天四处灭火,焦头烂额,估计三年都回不来。
顾不上政见不合,姬旦赶忙向姜子牙请教,姜子牙这次理他了:民之所好好之,齐国的人野蛮不服管教,硬来肯定不行。不如顺着他们。在顺着他们的过程中,采取一些无声无息的规定,把他们一步步导入正轨。当然,要从那些自愿追随我的人入手,愿者上钩。可只要有人上钩,他就成了我的粉丝,粉丝越多,我的号召力就越大,礼仪教化的工作进展得就越快,到了后来那就是几何级数增长。
姬旦叹服。这次的愿者上钩,背后是因势利导,攻其不备。
从直钩钓鱼吸引姬昌,到阵前煽动商军倒戈,再到以夷制夷驯化齐国,仔细想想,姜子牙的”愿者上钩“本质上其实是一种换位思考。从对手的角度和处境出发思考问题,发现对方真正的需求:在领导者心中,能人就该与众不同、神秘莫测;囚犯最渴望自由,在野蛮人那里,有财宝酒肉就是朋友。准确理解了对手,顺势而为找到解决之道,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原文标题:鲁人有好钓者文言文断句(鲁人有好钓者),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nheimuer.com/wenda/15315.html
免责声明:此资讯系转载自合作媒体或互联网其它网站,「东宁黑木耳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